2025/7/9(三) 川普再威脅 關稅繼續來?銅藥晶片關稅 最大利空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稅率本身不是重點,大家都知道 8 月 1 號就會有新的稅率,所以現在管你是 25%、35% 還是 45% 都沒有差,重點在於日韓至少宣佈了他的確定性,但是臺灣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」
- 「最終發現的就是,基本面好像沒有太大改變,改變的完全都是人心」
- 「有時候週期投資,你投資的不是 4 年,你投資的是 40 年,所以你必須用更長遠的週期來看待你當前所投入的水位。」
- 「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夠長期的保持巔峰,所以你有時候對賭的最後是整體經濟,也不是特殊的單一產業。你懂得在有機會的時候積極把握,過了高峰,你要面對現實的調整預期,並且尋找新的平衡點或者策略。」
- 「投資人如果能夠尊重這種生命週期,在資產處於成長期的時候,你會發現你搭上車輪,就一路讓他搭到非理性繁榮。」
- 「瞭解生命週期,瞭解週期,投資要理解自然規律的不可逆,這個是我們的中心投資的策略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川普政府加速關稅戰,宣布 08/01 不再延長關稅大限,重點針對銅、藥品與晶片產業,促使供應鏈重心轉向北美。
- 市場雖預期川普可能讓步 (TACO 交易),但各國政治壓力與不確定性高,台灣關稅態勢尚未明朗。
- 台灣 6 月出口創新高,顯示供應鏈因應政策提前備貨,反映市場動態快速反應。
投資建議
- 應以更長遠的週期,如 40 年而非 4 年,來審視投資水位。
- 資產和產業如同生命週期般,會經歷新興、成熟到衰退的不同階段,應在不同階段調整策略。
- 理解自然規律的不可逆性,於成長期積極進場,高峰過後則調整預期與策略。
- 不應讓單一變數 (如川普政策) 主導投資步調,應關注整體經濟擴張週期。
川普關稅戰
- 川普堅持 08/01 為關稅大限,在 Truth Social 重申不延期。
- 擬對銅、藥品、晶片課徵高關稅:
- 銅:
- 對進口銅課徵 50% 關稅,美國銅價飆至每磅 5.69 美元創新高。
- 美國本土銅產量不多,進口依賴智利 (70%)、加拿大、秘魯。
- 銅油比:因此創高,反映景氣大好,但可能因銅供給稀缺導致數據短期失真。
- 皓哥認為美國難以實現銅產業自給自足。
- 藥品:稅率可能高達 200%,並給予製藥公司 1-1.5 年寬限期將生產線拉回美國。
- 晶片:預計採與藥品相同策略,給予晶片公司 1-1.5 年寬限期將生產線拉回美國,2026 年底前設廠可享 35% 稅收抵扣。
- 印尼、泰國:提出開放市場新提案,以爭取降低關稅。
- 日韓股市:稅率公開後顯著大漲,市場預期川普最終會讓步 (TACO 交易) (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)。
- 日本、南韓因貿易逆差龐大 (日本 690 億美元、南韓 660 億美元),被視為本次關稅戰的貿易重點。
日本影響
- 政府聲稱將盡全力減緩衝擊,石破茂強調爭取協議保護利益,警告若談判失敗恐影響就業。
- 金融市場表現:
- 超長天期國債 (30 年期、40 年期):價格持續暴跌,殖利率分別逼近 3%、3.37% (5 個月新高),反映市場對日本發債增加、財政惡化和政治不確定性的擔憂。
- 日圓兌美元貶值至約 146,反映對日本經濟和財政前景的擔憂。
- 部分原因是全球的長天期國債也面臨拋售,反映對赤字增加和關稅引發通膨的擔憂。
- 政治不確定性:
- 野村報告:7/20 參議院選舉執政聯盟可能失去多數席次,歷驗顯示執政黨失去多數席次,通常會導致日股顯著下跌。
- 市場賭盤:石破茂 2025 年失勢機率約 15–20%。
南韓影響
- 總統李在明對部分關稅內容表達遺憾,但認為避免了最糟情況。
- 承諾修法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,但此過程需時,短期內難有明確結果。
供應鏈重組
- 川普認為全球供應鏈分為北美、東亞和歐洲三種。
- 本次關稅戰將導致東亞供應鏈收縮,促使企業赴美設廠。
- 美洲供應鏈目前被視為安全,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整體關稅稅率相對較低,赴美市場仍具優勢。
美歐談判
- 川普預告歐盟將於週四收到關稅通知,稱目前談判「非常友好」。
- 美國威脅對 3,700 億歐元出口商品徵收高達 50% 關稅。
- 雙方研議統一 10% 稅率,換取其他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全面豁免,爭取商用飛機、汽車零組件、鋼鋁的減免配額,若達成,歐盟談判進度將領先日韓。
- 談判重點:
- 藥品、醫療用品和汽車零組件是歐盟主要優勢,也是美國施壓重點。
- 歐盟為全球最大汽車零件 (3,313 億美元) 與飛機 (1,990 億美元) 出口方。
- 若雙方能在飛機市場降低非關稅壁壘,將有顯著共識,且歐盟作為極大內需市場,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高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08 ET)
- 道瓊 -0.37% (44,224)、標普 -0.07% (6,225)、納指 +0.03% (20,418)、費半 +1.81% (5,641)
- 美股仍處於歷史新高附近。
- 川普關稅戰升級,道瓊與標普小跌,費半逆勢上漲,顯示半導體關稅利空衝擊並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上。
川普外交政策
- 烏克蘭軍援:川普表示將恢復對烏克蘭軍援,直接提供武器非貸款,立場從談判轉為實際支援,但他仍傾向有限度參與,戰事主要依賴歐洲。
- 諾貝爾和平獎: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已公開提名他爭取諾貝爾和平獎,感謝其在加薩停火與美以合作上的努力。
川普與馬斯克關係持續惡化
- 川普批評馬斯克創立「美國黨」為荒謬行為。
- 市場預期馬斯克年底前將正式登記「美國黨」,並參加明年中期選舉 (約 71% 機率)。
- Polymarket:市場賭盤預測川普將馬斯克關起來的機率約 5%。
- 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的目標是取得 2-5 席參議院議員,成為關鍵少數,以換取科技監管放鬆或綠能補貼,甚至加速自駕車法規監管放鬆。
台灣市場
關稅現況與不確定性
- 台灣尚未收到關稅信函。
- 日韓股市大漲,台股卻下跌超過 1%,可能反映市場對台灣關稅不確定性,而非稅率好壞。
- 政府表示希望強化與美國的貿易平衡與科技合作。
- 《鏡報》獨家報導:稱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將不會收到新的關稅信,短期維持 10% 稅率,因台灣在美國「再工業化」中具有戰略價值。
- 學者普遍認為關稅信函遲早會出爐。
談判僵持點
- 過去僵持點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和汽車產業。
- 汽車產業:
- 皓哥認為:汽車產業的讓步已無太大問題,因台灣汽車貨物稅關稅調降普遍獲得民意支持。
- 台灣幾乎沒有整車出口到美國,即便美國對台課徵高關稅,影響有限,使得台灣在汽車關稅談判上少了籌碼。
- 農產品 (主要癥結點):
- 美國期望全面開放市場,而非細探討具體稅率調整。
- 美國要求
- 台灣開放牛內臟進口,且不應標明牛豬產地,以避免負面宣傳。
- 基改大豆進入校園午餐,取消基改標示。
- 針對發芽馬鈴薯,應去除發芽部分而非整櫃退貨。
- 稻米進口涉及配額問題。
- 豬肉牽涉殘留劑與標示問題。
- 食安議題是台灣最關注的核心問題,也關乎選票。
- 台灣農產品受美方競爭衝擊可能不如想像中大,因美國農產品會優先供應日韓、歐盟等量大的市場。
- 保健食品:預計保健食品關稅也將陸續讓步,因獲民意支持,且關稅對通膨影響有限。
出口數據亮眼
- 6 月份出口額:高達 533.2 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,反映美方大量囤貨,可能已囤至明年聖誕節。
- 只要關稅問題持續,市場就會不斷補庫存,導致實際庫存過多但卻無法消化的現象。
AI 伺服器與電子產品出口
- 2022-2025 年台灣 AI 伺服器 ODM 廠商的月營收劇增,2025 年月營收突破 18 億美元,年增幅衝上 120%,創歷史新高,緯創、廣達、雲達、英業達均顯著成長。
- 緯創:6 月營收達 2,091 億元,年增 135%。
- 台灣是全球第二大電子產品出口國至美國 (2,430 億美元),僅次於中國 (1 兆美元),領先歐盟、韓國和越南,顯示台灣雖小但出口價值高。
- 若針對半導體或電子商品課徵新一波關稅,將對台灣經濟與週期輪替造成重大衝擊。
皓哥笑話
6:36 大煉銅時代
- 其實美國的銅根本就不可能自給自足。
- 難道美國要展開大煉銅時代嗎?
- 可能川普有煉銅癖,他想要把智利的銅拉回到美國本土來。
- 主動自己煉銅。
28:48 Baby
33:56 廣播 (沒車)
34:42 進化度的角論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