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7/14(一) 紐時:台灣關稅 快談成了?鮑爾傳辭職 誰來守通膨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歐盟本來要針對美國所採取的關稅反制措施,現在延到 8 月初再說,等於是唐牛說的嘛,食神裡面唐牛有一句:敵不動我不動。」
- 「你幫我繫鞋帶,我幫你解皮帶,大家過得開開心心的,一路走下去。」
- 「渣男總愛這麼說嘛:最後一次。川普就有這樣的感覺,市場上至少在對賭這樣的一個氣氛。」
- 「人常常會被不自覺失去的恐懼所左右,尤其在投資市場上,當標的越來越貴,很多人會害怕錯過機會,但這段時間反而要稍微謹慎。」
- 「美股股市不管長期還是短期,都有那種『長牛急熊』的味道,就是牛市緩步上漲,突然 VIX 暴漲,一個利空衝突後急跌,這段急跌你就要掌握住契機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川普關稅政策持續推進,作為加速談判的手段,同時透過供給面政策控制通膨預期。
- 全球及美股普遍上漲,多數資產正報酬,但市場已接近週期尾聲,應保持謹慎。
- 美台貿易談判進入關鍵期,可能涉及國防合作,美日、美韓談判則面臨更多僵局。
投資建議
- 留意週期尾聲:市場處於牛市第三年,投資情緒樂觀,皓哥提醒應提高警覺。
- 掌握「急跌」買入時機:
- 市場情緒高漲、股價顯著推高的時間點應稍微謹慎。
- 真正的買入時機應是在利空釋放、乖離回檔、恐懼貪婪指數與 VIX 恐慌指數處於高點時,例如今年 4 月「川普股災」或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的急跌,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短暫買入契機,需要快速且大幅佈線,才能有效降低資產成本並拉抬總體績效。
- 佈局下個生產力週期:市場可能盤整,但可等待如自駕車、機器人等新週期機會,不必預留過多現金。
- 參考巴菲特策略:巴菲特通常在股災時財富增長顯著,而在大牛市中則較少被提及,巴菲特目前持有龐大現金 (短期債務部位接近 50%),在市場回檔時可能再次證明其策略的正確性。
全球市場
- 2025 上半年,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出口強勁成長,中國與亞洲新興國家出口亦創高。
全球股市
- S&P 500 漲幅僅約 7%,明顯落後於剔除美股後的 MSCI 全球市場 (15%-16%)。
- 美元計價 ETF 表現亮眼:波蘭 +60%、希臘 +56%、西班牙 +45%、其他如奧地利、南韓、義大利等多國漲幅介於 20%-30%。
比特幣
- 比特幣:突破 11.8 萬美元,今年漲幅達 24%。
- 比特幣走勢幾乎與庫存循環聯動,目前正處牛市第三年。
- 油價、黃金同步上漲:儘管如此,對沖基金針對原油的多單正在快速收窄,西德州原油淨多單已減少至約 14 萬口,為過去六個月來的新低。
川普關稅戰
- 川普對加拿大課徵 35% 關稅,並擴及歐盟、墨西哥。
- 原計畫對多數國家課徵 15%-20%,目前墨西哥、加拿大達 30%,歐盟 > 30%。
- 歐盟:對高關稅反應冷淡,延後報復措施至 8 月。
- 美國與印度:接近簽署臨時貿易協定,關稅可能 < 20%,可能採「聲明方式」發布保留彈性。
- 美日談判:
- 日本將在今年參議院議員選舉後展開最後談判。
- 日本主要輸美產品 (如航空機、建設用品、機動車零部件) 佔比大,受到 25% 汽車關稅衝擊,日本車商選擇讓利維持銷量。
- 石破茂態度趨於強硬,稱關稅談判為「國家利益之戰」,導致僵持。
- 美國:盧比歐否認美方對日本國防施壓,強調雙邊關係穩定。
烏俄戰爭立場轉變
- 川普宣布對俄將有重大聲明,對烏政策轉變,宣布透過北約提供美製武器,動用總統撥款權提供 3 億美元軍援,包括愛國者飛彈。
- 川普從「24 小時結束戰爭」轉為實質介入,反映其政策現實化,承認若美國完全退出,代價會更高。
- 普丁趁川普「不管」的言論大舉入侵烏克蘭 (6、7 月每天約 600 架次無人機攻擊) 是導致川普決定介入的原因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11 ET)
- 道瓊 -0.63% (44,371)、標普 -0.33% (6,259)、納指 -0.2% (20,585)、費半 -0.21% (5,696)
- 美股從歷史高點小幅回落,但標普自 04/07 低點反彈 +30%,重返牛市。
- 納指、標普已創下歷史新高,費半、道瓊準備突破。
- 美元:上週創 2 月以來最佳單週表現。
- 市場似乎已接受 10% 基準關稅,甚至將 20% 視為理所當然,不再為關稅恐慌。
- CNN 恐懼貪婪指數、VIX 恐慌指數:處於極端低點 (VIX 約 15-16),為牛市常見狀況。
資金與權值股集中
- 摩根大通預估:下半年美股將有約 5,000 億美元資金流入,來自散戶、風險平價基金、平衡型基金。
- 上半年散戶購買美股金額:達 1,553 億美元,高於 2020 年疫情高峰。
- 散戶傾向以 ETF 方式持有,ETF 投資推升大型科技權值股,導致指數創高但多數個股無明顯漲幅。
- 標普成分股表現與大盤脫鉤,少數權值股如輝達推升整體指數,使得個股投資人績效不佳,而大盤 ETF 投資人表現不錯。
- 巴菲特宣布退休後,波克夏股價自 04/07 關稅戰起,落後標普約 26%。
川普政策
- 關稅為談判籌碼,並非製造通膨。
- 關稅收入:4 月 163 億、5 月 228 億、6 月 272 億美元,全年可望突破 3,000 億美元,有望覆蓋半數美國利息支出,成為顯著的資金流入來源。
- 川普政府正在與科技公司洽談雲端服務合約折扣,合約期拉長進行資本撙節:
- 甲骨文提供 75% 軟體合約折扣,Google 洽談中,微軟、亞馬遜預計跟進。
- 四大科技巨頭年收政府雲端收入約 200 億美元。
- 放寬能源監管:
- 川普解除同井台合併與油氣產出限制,每年可為業界省下 18 億美元。
- 取消燈泡、馬桶、淋浴設備等節能用水規定,恢復舊標準,以抑制供給型通膨。
- 政府瘦身:最高法院許可白宮裁撤 246 名外交人員和 1,107 名美國本土公務員,為川普推動「小政府」的一環。
- 合法移民:放寬農場工人等基礎工人的合法移民,認為非法移民會造成通膨,合法移民引進有助於抑制通膨。
- 通膨目標:川普不希望通膨導致經濟收縮,主張壓低供給型通膨,透過放鬆監管、擴大能源開採等方式控制成本,同時希望通膨由經濟需求帶動,形成健康的需求型通膨。
聯準會動態
- 聯準會主席鮑爾近期面臨辭職壓力,可能衝擊聯準會獨立性與抗通膨政策的延續性。
- 統計顯示,1979-2025 年間,鮑爾在 FOMC 會議中的異議票極少,展現其協調與共識建立能力。
- 皓哥認為,高利率政策並非鮑爾個人主張,而是整體票委共識的結果。
台灣市場
台股
- 今年台股 +14%,其中 1% 來自市場漲幅,13% 來自新台幣升值所造成的匯兌效果。
美台關稅談判
- 紐約時報:台灣與印度的關稅談判可能即將達成協議。
- 台灣未被列入關稅清單,風險遠小於被課徵 25% 關稅,屬相對利多。
- 紐約時報分析:市場一度認為川普的關稅是籌碼,但近期遭課高稅率的國家多於達成協議者,顯示川普態度轉趨強硬。
- 印度、台灣等國協議:可能因條件優渥而延後公告,以防其他國家施壓或立場轉強。
-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已返台,雙方共舉行 3 次實體、6 次線上會議,目前談判進入最後關鍵階段。
- 國安局長蔡明彥赴華府參與談判,經濟部長與農業部長未出席,顯示議題可能延伸至國防合作。
- 「漢光演習」中英語教師協助軍訓,透露雙邊合作已擴及非貿易領域,未來可能深化國防與其他合作。
皓哥笑話
6:56 盧比講
- 聽說,本來美國是有一點不悅。
- 你為了一個參議院選舉,把整個談判弄得這麼難看,話說得這麼難聽,好像是我逼你一樣。
- 哎,的確是你逼我。
- 但是後來呢,石破茂遇到盧比歐嘛,講了一句:
- 「魯比將,嗨!」這樣。
- 後來魯比又覺得很親近,雙方就和好了。
- 有可能。
26:36 股票之神
- 巴菲特退下來以後,股票市場馬上就出現了一個新股神。
- 那有一天,巴菲特就問那股票之神:「今年我能夠賺多少錢?」
- 那股票之神就回答他:「30% 差不多。」
- 巴菲特又問:「那川普呢?川普會賺多少錢?」
- 那股票之神就很感慨地說:「唉,很久沒有人用川普這個名字叫我了」
- 所以川普做得好不好很難說。
- 但是過 4 年看起來,他肯定更有錢。
- 他完全掌握了我們看到本輪的資產價格的行情。
29:12 貝多芬
- 貝多芬不是講過一句話嗎
- 「手指有多快,分貝就有多高」
- 聽起來怪怪的。
- 好,但是你如果在急跌的時候只小買兩張,那也不行,因為你無法有效地壓低自己的資產部位嘛。
- 最終對於總體的績效拉抬也是有限的。
- 所以你以為我分貝不夠高,其實是你力度不夠大。
- 有時候力度要夠大,你才能夠順勢地,在中期回檔的過程當中來做好佈線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