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7/21(一) 川普頻施壓 鮑爾回擊!日參院選情失利!石破茂下台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日圓即將隨著高強度的財政刺激計畫而開始走疲。」
- 「市場預估,可能現在日本政府要重新回到打毒藥的過程當中了,就一直舉債、一直刺激、刺激不起來再繼續舉債。」
- 「即便日本終於擺脫了通縮,可是通膨對於購買力的傷害似乎比通縮還要來的更為顯著。」
- 「日圓畢竟是全球第二大避險貨幣,它針對美元的避險效果還是有所聯動的。」
- 「日本其實是一個很和諧的文明自由民主的國家,不管老師和學生或者上司和秘書,醫生和病人,按摩師和顧客,送瓦斯的和家庭主婦,搜查官和嫌疑犯,不管門第的高低賤貴,也不管身份的相差懸殊,都可以睡在一起」
- 「各國內部對外的強硬態度、對內的物價控制,都是影響本國政權更迭的主要關鍵,而這些政權更迭,他就被迫會採取一些選民希望,但是實質對於經濟有傷害的一件事情。比如說日本政府,其實不應該在這個時機點進行普發現金,因為日本通膨快失控了,但是現在看起來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日本參議院選舉導致執政聯盟失利,通膨惡化,政府可能被迫推出財政刺激措施,引發日圓貶值與停滯性通膨風險。
- 日本同時面臨能源政策分歧、對美談判困境,反映政策轉向遲緩與內部矛盾。
- 美國聯準會受關稅通膨不確定性、川普干預影響,川普近期因健康與愛波斯坦事件轉趨低調。
投資建議
- 關鍵時間點:07/30 聯準會會議 + 08/01 關稅落地 → 資金流可能劇變,避險操作上升。
- 預期日本通膨升溫,因為日本央行無明確緊縮計畫。
- 留意:日圓套利平倉恐釀股災,歷史經驗在去年 7–8 月重演過,日圓是全球第二大避險貨幣,其避險效果與美元有所聯動。
- 政權更迭可能迫使政府採取選民期望,但實質對經濟有傷害的政策,例如日本政府在通膨失控之際,仍可能選擇普發現金。
日本市場
參議院第 27 屆選舉
- 自民、公明兩黨改選席次皆跌破 50 席,即使合計非改選席也未過半。
- 1955 年以來罕見參、眾兩院皆淪為少數,形成類似台灣「朝小野大」格局。
- 自民黨僅得 40 席、公明黨剩個位數,執政聯盟變為少數派。
- 選前民調:內閣支持率降至 31% (6 月為 39%),不支持率達 53%。
- 石破茂目前無意辭職,若下台,小泉進次郎可能接任。
- 美日談判:若石破茂繼續主政,對美談判無論簽訂何種協議,都可能引發國內不滿。
- 極右派勢力崛起:自民黨親中派多數落選,本次選舉結果顯示少數極右派勢力開始影響參議院選情,並可能影響日本對外談判,他們更關注本國民生問題,政策明顯右轉。
- 冰河時期世代
- 定義:1980 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踏入職場,卻遭遇長期不景氣的一代。
- 晚年困境:福利縮減,退休儲蓄在 5 年內被通膨迅速侵蝕。
- 年金縮水:夫妻月領額從 30 萬日圓降至不足 25 萬日圓。
- 通膨衝擊:物價漲幅遠超薪資,實質薪資已連 4 年為負,購買力劇降。
- 民意轉向:不滿情緒發酵,成為參議院選舉執政黨大敗主因之一。
通膨失控邊緣
- 6 月東京通膨率:高達 3.1%,日本即將面臨通膨失控的風險。
- 全球平均通膨率 3.5% 中,日本的通膨率 3.5% 高於美國 2.4%、南韓 1.9%、香港 1.9%、台灣 1.55%。
- 不管是執政黨還是主要在野黨,都傾向於降低消費稅或發放補貼,恐進一步推升通膨。
- 儘管自民黨因通膨大敗,但看來仍將進行高強度刺激。
- 實際購買力下降:
- 東京物價:自 2022 年起平均上漲近 40%
- 實質薪資:-3% 遠低於物價上漲幅度,連續近四年為負。
- 民眾不滿:米價一年漲 1.9 倍,城市居民不滿、農村選民也對壓價政策反感,導致執政黨支持流失。
- 國債殖利率創高:日本 10、30 年期國債殖利率分別達到 1.59%、3.21%,創 2008 年來新高。
- 日圓看空:
- 對沖基金正瘋狂看空日圓,擴大日圓空頭部位至 11 億美元,合約數接近 4 萬,為今年年中以來新高。
- 這暗示日本可能被迫採取新一輪寬鬆政策刺激經濟,代價是通膨失控。
- 出口表現疲軟:儘管日圓升值約 8%,汽車、鋼鐵、非鐵金屬等主要產業出口顯著下滑,汽車輸美價 -15%,被迫降價,日本目前面臨比美國更嚴重的停滯性通膨。
- 能源政策分歧:自民、公明支持核能,小黨如立憲民主、共產黨主張 100% 再生能源,由於小黨席次增加,將影響未來核能政策,可能推高電價。
社會焦點轉移:移民議題
- 選舉中反移民聲浪高漲,流傳外國人免稅等假消息。
- 外籍人口 40 年來增長 5 倍,從不到百萬人增至 380 萬人,占總人口 3%,引發就業與薪資壓力爭議。
- 中國資本流入:中國留學生每年約 13 萬人赴日,並大量購房與收購旅館,近年中國人在日已破百萬。
- 東京三區新建公寓中,外國人購買比例從 07/24 的 16% 增至 21.9%,多為華人。
- 社會矛盾:物價高漲、購買力減弱的同時,仍有許多人急於進入日本市場,加劇社會不滿,但日本憑藉完善基礎設施、便利公共設施、成熟法治社會和治安秩序,仍具吸引力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18 ET)
- 道瓊 +0.7% (41,113)、標普 +0.43% (5,631)、納指 +0.27% (17,738)、費半 +1.74% (4,386)
- 週漲幅:納指 +1.5%,標普 +0.59%
- 美股仍在創歷史新高
聯準會挑戰
- 聯準會受川普干預、通膨未明影響,難依數據降息。
- 就業市場:短期內就業市場表現穩定。
- 川普干預:川普指責聯準會耗費 25 億美元整修大樓,要求鮑爾下台。
- 聯準會反擊:鮑爾回函反駁,指出修繕為汰換石棉、鉛、有害物質,更新電力與消防,符合 911 後安全規範。
- 未來展望:聯準會主席人選可能更替,但有意見認為可讓鮑爾續任 FOMC 主席,以制衡聯準會主席,保持央行獨立性。
川普近期低調原因
- 近期低調,發言與行政命令減少。
- 華爾街日報報導:川普曾寫信給愛波斯坦,引發 MAGA 派對「深層政府案件」未揭露真相的不滿,儘管川普否認並稱其為假新聞。
- 司法部解雇調查愛波斯坦案的 FBI 幹部莫林科米,激化基層對「深層政府」不滿。
- 健康狀況:川普被診斷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(常見於老年人),手部瘀青為握手與服用阿司匹林所致,需休養。
台灣市場
外資動向
- 美國對台半導體與數據中心投資自 2022 年翻倍,英國對台投資也成長三倍。
- 日本對台投資大降:2020 年 17 億 → 4.52 億日圓,因日本政府私下警告企業,若中國入侵台灣,員工撤離需自理,重創了日本企業信心。
- 台灣目前約有 3,000 家日企,多為半導體材料與設備製造,但受地緣風險影響投資趨緩。
- 皓哥指出:若要吸引日本資金,需讓日本人「反中」,才可能主動投資台灣。
皓哥笑話
19:07 日本小電影
- 我們平時不是看很多日本的小電影嗎?
- 你就會看到,日本其實是一個很和諧的文明、自由民主的國家。
- 不管是老師和學生,或者上司和秘書、醫生和病人、按摩師和顧客、送瓦師的和家庭主婦、搜查官和嫌疑犯,
- 不管門第的高低賤貴,也不管身份的相差懸殊,都可以睡在一起。
- 你看,多平和、多和諧的一個社會。
26:24 拔個牙囉
- 日本人來臺灣玩,剛好智齒痛,但是想說臺灣醫療素質很高,就來臺灣拔牙。
- 本來一開始就溫文儒雅的,後來把醫生打了一頓。
- 人家問他說:「你為什麼要打醫生呢?」
- 日本人解釋說:「那個牙醫一看我的嘴,就說『拔個牙囉』。」
- 這醫生就被日本人揍了。
33:51 冰敷
- 像我有時候,因為運動量很大嘛,
- 有時候我下面那根也會腫起來,那就很不舒服。
- 所以通常哦,剛剛使用完就要馬上去冰敷。
- 你看,川普一天要握這麼多次手,平時其實應該有必要冰敷,每握完 50 個就要冰敷 10 分鐘。
- 我剛才是說小腿,因為我常常去河堤慢跑,那我一跑都是一個小時起跳,
- 所以跑完幾乎就腫起來了。
35:16 Let it 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