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8/1(五) 為何台灣 課 20% 關稅?製造業步衰退 日韓成勁敵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縱觀整條關稅時間線,關稅戰其實已經來到尾聲了。」
- 「這個川普他整體關稅戰的實施,更類似於改變整條貿易結構,以及劃分自己的民主陣營。」
- 「你是很明顯感受到那種金融資產的價格的上漲,跟實體經濟的脫鉤已經開始產生。」
- 「我們的投資哲學就是景氣週期投資哲學。」
- 「這個就算是 AI,就算是當下最夯的話題,終有一天,它也會有淡化的時候。」
- 「輝達股價漲多少跟你無關,你只要關注景氣的位階就可以了。」
- 「想太多,反而讓自己的投資判斷依據太多,因此而充滿著錯亂,所以千萬不要想太多。」
- 「你只要關注現在的景氣危機,看股價是否聯動,感覺不太聯動。這個感覺,至少從臺灣景氣的變化來看,是有一點自然弱化的味道存在。」
- 「即便股價沒有跌,如果有一天景氣進入到深度衰退,台股是 24,000,你買不買?那一樣照買嘛,好,這個叫做景氣週期投資哲學。」
- 「一定要有一個中心的思想,確立好心態,以後不要任意的變換角色。」
- 「要特別去留意他可能提到的壞消息。」
- 「分清投資和投機,如果合理價位以上買入股票,那其實你就是在玩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嘛。」
- 「投資自然會伴隨著風險,沒有誰能夠保證你的投資收益,因為未來無法預測,不對投資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。」
- 「差不多也是開始進行經濟政策刺激的時候了。」
- 「對於投資者來說,它是一個佈建的機會;可是對於一般的傳產、一般工人來說,它可能是一個生計的喪失,那也必須要嚴陣以待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此波全球關稅戰已接近尾聲,台灣面臨美國暫時性 20% 關稅,雖高於日韓,但賴總統表示仍有談判下調空間。
- 儘管上半年出口與經濟成長表現亮眼,但受關稅戰結束與庫存去化影響,台灣傳產已進入全面衰退,整體景氣將自然回檔。
- 台灣經濟與就業市場正經歷結構性分化,高科技與資產階級受影響較小,而傳產及服務業則面臨景氣下行與薪資脫鉤,亟需政府政策刺激與產業轉型。
投資建議
- 建議投資應聚焦景氣週期,專注於景氣的位階,避免過度解讀單一政策如川普消息。
- 景氣循環約每 3-4 年一次,當前為拐點期,對傳產為挑戰,但對投資人是佈建機會。
- 建議依自身哲學進行投資策略:
- 景氣週期投資者:根據景氣位階決定資金佈建,衰退期按計畫買進。
- 價值投資者:尋找基本面被低估個股,利用股價淨值比或本益比乖離佈建。
- 指數投資者:長期參與大盤。
- 判斷消息需區分其是幫助投資,還是投機,並回歸常識判斷,投資伴隨風險,沒有保證收益。
- 有資產者此時可佈建資產,傳產與勞工則應嚴陣以待,因景氣下行恐影響生計。
書籍推薦
- 《懷疑思考》
- 核心觀點:尤其在面對財經資訊時
- 特別留意「壞消息」,因其背後通常有更深層的意義。
- 分清自己是在「投資」還是「投機」。
- 回歸常識判斷,不對投資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。
川普關稅戰
全球關稅戰已來到尾聲
- 川普於 4 月簽署 14257 號行政命令,將龐大貿易逆差視為國安威脅。
- 美國 08/01 以新聞稿發布新關稅稅率,對各國課徵 20%、25%、40% 不等稅率。
- 關稅從 08/01 起實施,貨物若來不及裝上船,將套用新稅率。
- 川普已簽發行政命令,針對進口銅半成品、高銅量衍生產品課徵 50%,除了原物料 (如銅礦石、金礦或廢銅) 不適用,旨在要求所有生產必須由美方涵蓋。
- 2025 年美國關稅收入:2,660 億美元,為往年近 5 倍,財政狀況正在好轉
- 4~6 月美國關稅收入分別為 163 億、228 億、272 億美元。
- 8 月開始收取的關稅幾乎是翻倍起跳,預計年底超過 3,000 億美元,成為重要財政收入。
各主要貿易夥伴關稅稅率
- 墨西哥、加拿大:本地生產為 10%。
- 加拿大:部分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產品被加徵至 35%。
- 中國:30%,加上 2018 年美中貿易戰的 25% 關稅,總計 55%。
- 德國、日本、南韓:15%。
- 英國 10%、越南 20%。
- 印度:25%,為除中國外稅率次高的國家,主因轉口俄羅斯原油及自身的貿易壁壘。
- 歐盟:原稅率 < 15%,將陸續調高至 15% 左右。
金磚四國幾乎被課徵高關稅
- 巴西:曾被課 50%,現降至 10%
- 俄羅斯:若烏俄戰事不結束,將被課 100%。
- 中國 55%、印度 25%。
- 川普目標為重塑貿易結構,劃分民主陣營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31 ET)
- 道瓊 -0.74% (44,130)、標普 -0.37% (6,339)、納指 -0.03% (21,122)、費半 -1% (5,607)
- 四大指數目前位階仍高,無法斷定是否已出現 M 頭,市場對中期回檔或標準多頭排列看法分歧。
- 美股與實體經濟的脫鉤現象已開始產生,金融資產價格上漲,但實體經濟卻難以拉動。
台灣市場
- 台灣經濟面臨「外部關稅挑戰」與「內部景氣回檔」的雙重壓力。
外部關稅挑戰
- 台灣暫時性關稅為 20%,已屬中高檔,高於日韓 15%,略高於東南亞國家 19%
- 美國尚未完成台美總結會議,稅率仍有下調空間
- 台灣 20% 的關稅比日韓的 15% 仍高,也比多數東南亞國家 (如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的 19%) 略高。
- 原預計課 32%,最終降至 20%,降幅達 12%
- 皓哥:
- 台灣是否能比照日韓,在 232 條款議題上獲得汽車關稅的一併調降,將是後續觀察重點。
- 若關稅無法再降低,建議讓新台幣貶值至 34 元以提振競爭力。
內部景氣回檔
- 出口數據亮眼:Q1、Q2 年增 17.5%、34%,為已開發經濟體中最高,主要由半導體與關稅前的搶出貨支撐。
- 主計處:Q2 經濟成長率為 7.96%,是久未見到的數字。
- 皓哥:關稅戰將結束,美國自 6 月起囤貨效應淡化,恐影響台灣後續出口動能,預計 Q3、Q4 經濟成長必然下滑。
- 傳產步入衰退:
- 除了 AI 相關產業,傳產、多數中小型零組件全面進入庫存調整。
- 台經院 6 月製造業景氣燈號:
- 食品、飲料、紡織、皮革、木傢俱、紙漿、石化、金屬機械、運輸等持續藍燈,高速收縮,顯示傳產已進入全面深度衰退
- 電腦、電子產品、光學產品、半導體業大多數仍在綠燈或黃藍燈,尚未完全進入衰退。
- 皓哥:若扣除台積電及部分半導體龍頭股,今年台股獲利可能正式進入年減。
產業、薪資分化
- 台灣經濟內部已逐步形成分化,包含產業內部的 AI 與非 AI 產業分化,以及薪資分化。
- 瑞銀:預估 2023-2028 年,台灣百萬美元富翁人數年增幅高達 47%,將造就一整代的科技新貴。
- 薪資分化
- 高薪產業:IC 設計、台積電等,去年薪資漲幅接近 15%-20%,年薪中位數有顯著漲幅 (聯發科 343 萬、台積電 264 萬)
- 低薪產業:住宿、保全、藝術娛樂、批發零售業,月薪 < 3 萬者佔 50%,受衝擊較大。
- 就業分化:
- 半導體業:職缺、薪資持續成長
- 整體無薪假人數已連續 6 個月顯著上行,無薪假企業數量由 80 家增至 180 家。
- 產業兩極化造成有資產者因股市未跌而衝擊不大,無資產者則已開始感受到景氣回檔。
- 皓哥:景氣已正式進入拐點。
政策應對
- 皓哥:面對外部關稅挑戰與內部景氣回檔,應立即啟動財政、貨幣雙重刺激,協助經濟軟著陸。
- 行政院:已推出 880 億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,涵蓋貿易融資利息減碼、研發創新與智慧轉型設備租稅優惠。
- 皓哥: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貨幣面是否有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,這將導致新台幣貶值。
皓哥笑話
3:21 烏干達
- 烏干達是之前那個復仇者聯盟裡面,那個跟美軍結盟的烏干達嘛?那是瓦甘達,瓦甘達。
23:40 想太多
- 同:筆記:游庭皓的財經皓角_2024-12-02#26 46
- 之前不是有一個故事嗎,在講說那個爸爸,把小一的兒子送到夏令營,去認識新朋友。
- 然後夏令營結束以後,兒子就跑來問爸爸:「爸爸,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?」
- 那爸爸一開始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回答,但是又覺得,現在平權教育、性別教育其實很重要。
- 然後就開始很緊張的講說:「哎,其實是這樣子,這個男孩子的小寶寶,叫做精子。那形狀長得很可愛,像叫做蝌蚪嘛。那精子呢,會在雞雞的兩側的袋子裡面。那麼呢,大概在 10 歲左右,精子就會成長成一體,從小雞雞的前端噴出來。這個就是長大的證據,並不是生病哦。然後呢,在經過種種的膠著之後,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,就會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。」
- 那兒子聽完之後很緊張:「怎麼會這樣?我同學說他是從高雄來的!」
- 所以有時候,你就是想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