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 Ratio
定義
公式
-
- 或用每股數據表示:$$\text{PS Ratio} = \frac{\text{每股股價}}{\text{每股營收 (SPS) }}$$
解釋意涵
- 用來衡量投資人願意為每一元營收支付多少價格。
- 數值愈高:代表市場對該公司成長潛力期待愈高。
- 數值愈低:可能表示公司被低估,或其成長性、市場地位不佳。
適用情境
- 適用於尚未獲利或盈餘波動大的公司,特別是:
- 高成長產業:如科技、AI、生技等
- 初創或轉型中企業:尚未穩定獲利但營收快速成長
- 與其他估值指標 (如 P/E、P/B) 結合使用效果更佳。
優點
- 營收較難操控,相對反映公司實際經營規模。
- 能涵蓋虧損企業,適用範圍比 P/E 廣。
- 對於高毛利業務具參考價值。
限制
- 無法反映成本與利潤結構:
- 營收高但虧損嚴重的公司,可能 PS Ratio 偏高,但不代表值得投資。
- 不同行業標準差異大,跨產業比較效果有限。
- 忽略負債與現金流等財務風險。
分析建議
- 同產業比較:應將公司與同類企業進行對比。
- 長期趨勢觀察:觀察 PS Ratio 變化趨勢可反映市場情緒或估值修正。
- 搭配成長率:可進一步使用 PEG-like 概念,將 PS 除以營收成長率進行動態評估。
參考值範圍 (僅供概念參考)
- 成熟穩定產業 (如金融、原物料):PS Ratio < 2 較合理
- 高成長產業 (如 SaaS、AI):PS Ratio 可達 10+,但風險較高
實務應用
- 觀察 SaaS 或雲端服務公司:常見用法為「Rule of 40」(營收成長率 + 自由現金流率 > 40%) 與 PS Ratio 並用。
- 投資策略中,當高 PS 公司面臨成長放緩,估值壓縮風險提高。
小結
- PS Ratio 是一個對於營收導向企業的實用估值工具,尤其在企業尚未穩定獲利時格外重要。
- 但應避免單一指標決策,須搭配成長性、獲利能力、現金流及行業特性進行綜合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