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海王行情
2021–2022 供應鏈斷鏈與庫存過剩事件
時間軸
時間 | 事件概述 |
---|---|
2020Q4~2021Q3 | 疫情推升遠距需求,貨櫃運價、航運股急飆,形成「航海王行情」 |
2021 | 缺櫃、塞港、蘇伊士運河事故疊加,40 呎櫃運價 >20,000 美元,企業加價搶櫃 |
2021H2 | 品牌與代工廠 double/triple ordering,關鍵零件交期拉長至 40–50 週 |
2022Q1 | 各國解封、升息與通膨抑制需求,囤積物料與成品陸續到港導致庫存爆棚 |
2022Q4 | 全球 PC 出貨 65,400,000 台,年減 29 % |
2022 年底 | Apple、NVIDIA、Intel 等庫存較 2021 年增幅 16 %–98 % |
囤貨原因
- 供應鏈斷鏈恐慌:缺櫃與封城使企業寧可囤貨也不缺貨
- 壘料式下單:品牌、模組、零件多層安全庫存放大牛鞭效應
- 產能擴充滯後:晶圓與面板新產能需 12–18 個月才能開出
- 宏觀環境急轉:升息與高通膨壓縮可支配所得,終端需求急凍
受衝擊產業
- 消費電子:手機、筆電、顯示器庫存週期由 4–8 週擴大至 16–20 週
- 半導體:中低階 MCU、PMIC、驅動 IC 庫存高企
- 零售通路:美國大型零售商提前折扣清庫
- 整船航運:SCFI 自 2022 H2 跌破 4,000 美元
結果與教訓
- 庫存調整期:2022Q2~2023Q3 成為電子業清庫年
- 現金流壓力:庫存佔用資金,企業獲利與投資計畫延後
- 後勢策略:彈性供應鏈、精準需求預測、VMI/容量保留合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