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rt-selling Restrictions
限空令定義與目的
- 限制做空操作的緊急措施,專為台股設計
- 發動時機:市場恐慌、急跌、外資拋售等系統性風險發生時
- 目標:抑制非理性賣壓,避免恐慌性崩盤,穩定投資信心
限空令三大措施
- 限制借券賣出量
- 提高融券保證金成數 (例:90% → 130%)
- 壓縮放空規模,提高操作成本
- 平盤以下不得放空
- 禁止股價跌破平盤後再賣出
- 降低「落井下石」的市場行為
- 全面禁止放空 (核彈級措施)
- 僅在極端系統性風險時啟用
- 暫時穩定市場,但犧牲流動性與價格發現機能
最新限空令實施背景 (2025/4)
- 背景:川普宣布對等關稅,台股大跌
- 金管會措施 (4/7~延長中) :
- 融券保證金調升至 130%
- 借券賣出量從 30% 降至 3%
- 開放多元擔保品補繳融資款 (如 ETF、公司債)
配套穩市手段
- 官員信心喊話
- 國安基金進場
- 舉辦法說會
- 回收庫藏股暗示
- 允許轉備供出售
台股歷年限空令事件總覽
- 共發動 7 次 (1998、2008、2015、2020、2022、2025)
- 最大跌幅:2008 年金融海嘯 (-57.51%)
- 國安基金介入:除 1998 年外皆有出手
限空令是否為抄底訊號?
- 未必,需觀察以下三大訊號是否同時出現:
- 台幣止貶:外資有回補跡象
- 權值股止跌:大盤穩定基石
- 散戶拋壓減緩:底部訊號開始浮現
當前局勢評估
- 短期:限空令有助冷卻市場、抑制波動
- 中期:信心未全面恢復,大型資金仍觀望
- 長期:頻繁干預恐干擾市場調節機制,需防「自我設限」
結語
- 限空令非萬靈丹,僅為短期穩市手段
- 真正市場底部仍須觀察資金流、技術走勢與政策走向
- 投資人應避免盲目抄底,專注基本面與風險控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