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8/26(二) 陸稀土收緊!關稅戰未完?科技巨頭壟斷 AI 該擔心嗎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市場上當中哦最困難的時刻,往往並不是多頭狂歡,而是熊市來臨的時候。」
- 「美股市場差不多是 3 年樂觀、1 年悲觀嘛,指標持續惡化的時候,你能不能支持住,不在低點恐慌出清,而是根據眼前的數據,搭配著背後的信念,對於長期的判斷。所以有時候遇到挑戰的時候,我們講說,熊市要靠信仰,那遇到多頭的時候,還能夠確保下一次回檔不會被套牢,這其實才是專業。」
- 「你要依循著景氣的高低基期,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才 OK。」
- 「你要有基本的判斷,現在是景氣低基期還是景氣高基期?現在是情緒樂觀週期,還是情緒悲觀週期?」
- 「每一次帶動的部位創高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那檔股票。」
- 「跌幅最多就是 100% 吧,但漲幅上漲是無限的。」
- 「時間放長,你後悔當年沒有多買一點。」
- 「我們發現,原來年輕時是美好的,這個是歲月的變遷,不是審美變了,是變得能夠欣賞了,是瞭解到,青春就是最美的時刻。」
三句話總結
- 川普與李在明會晤後,重申維持對南韓商品 15% 關稅,南韓提出的 1,500 億美元對美投資、360 億美元波音大單仍未換得豁免。
- 美中在稀土與成熟製程半導體領域對峙升溫,川普擬對稀土課徵 200% 關稅,並推動重塑全球貿易結構,以應對中國「內卷化」式傾銷。
- 烏俄戰事僵局未解,川普促成談判,但歐洲擔憂對俄過度讓步將傷害國際秩序、民主同盟信譽。
投資建議
- 長期投資美股應依高低基期適度預留現金,長期持有整體風險可控。
- 熊市最考驗紀律,需在資產下跌與負面新聞下避免恐慌出清,依數據與信念堅守長期判斷。
- 專業投資應結合景氣循環、情緒週期做基本判斷,確保多頭回檔不被套牢
- 美股長期總報酬主要由權值股驅動,每次領漲標的不同,下跌極限為 100%,但上漲空間無上限
美韓會晤
- 川普與李在明會晤後,明確表示不修改對南韓商品 15% 關稅
- 李在明爭取豁免疊加關稅:透過放大採購換取稅率 1-2% 下滑、部分產品免關稅,但未成功。
- 雙方在北韓集體安全及造船合作上表現友好,但關稅問題仍存在潛在裂痕。
- 李政府提出 1,500 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方案,符合川普推動南韓造船業在美國西南部、東南部擴建船廠,聘用美國工人的目標。
- 會晤期間,韓國航空宣布 360 億美元波音史上最大訂單,含 103 架客機、206 顆引擎,但未換得即時關稅豁免。
- 川普稱與金正恩關係良好,尋求適當時機舉行峰會促進南北韓和平
- 李在明公開呼籲川普在朝鮮半島扮演關鍵角色。
美中對峙
- 川普稱最快可能今年訪中。
- 川普表示若中國不向美國輸出稀土磁鐵,將課徵 200% 關稅。
- 路透社報導:中國工信部對稀土開採、冶煉、分離訂新規,首次將進口原料納入配額管理,意在強化戰略資源掌控。
- 稀土是電動車馬達、風力渦輪、軍工設備、消費電子的關鍵原料。
- 中國稀土概念股:股價全面飆漲,預期美方談判壓力上升,恐需釋出更多籌碼以換取穩定供應。
- 美方意在改造全球貿易結構,避免中國以「內卷化」模式壓垮全球產能。
- 美國承擔通膨是為了換取與中國產業脫鉤,以確保全球結構不受中國長期輸出通縮的影響。
- 中方近期也表態要停止這種「內卷化」。
- 世界貿易組織 (WTO) 去年收到中國反傾銷申訴 152 件,佔全球 368 件的 40%。
- 中國出口量年增約 7–8%,但 2023 年以來,出口單價為負值,顯示量增價跌。
成熟製程
- 近年中國成熟製程產能快速擴張,已超越多數晶圓廠,僅次於台灣。
- 2022 年美國封鎖先進製程設備後,中國以成熟製程作替代戰略,已可滿足家電、電子零組件等內需
- 集邦推估:今年中國成熟製程月產能 = 5 座聯電,過去兩年透過低價傾銷,對台灣二線晶圓代工形成巨大壓力。
- 近期因美國重建供應鏈,並要求車用、工業電子提高本土或有案晶片比重,台灣成熟製程廠商受惠,如聯電,於美國市場獲得轉單。
電動車
- 中國電動車平均售價約 2.5 萬美元,比燃油車低約 3% (燃油車 2.61 萬美元)。
- 中國企業因大量採用成本更低的碳酸鋰鐵電池 (LFP),大幅壓低了製造成本。
- 美國電動車平均售價 6.05 萬美元,比燃油車高 31%,德國 6.38 萬美元,高 34%
- 全球電動車及電池龍頭主要集中在中國市場。
中國股市
- 08/25 滬深兩市再度大漲,成交逾 3.1 兆人民幣,創歷史次高。
- 滬深 300 指數:+2.1%,3 年新高,主要反映流動性而非基本面顯著改變。
- 人民銀行本月透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 (MLF) 及 3-6 個月逆回購操作,投放 6,000 億人民幣,為今年最大規模。
- 貨幣寬鬆 + 財政刺激效果 + 刺激基礎建設計畫,帶動中國股市。
- 中國房地產指數:也已率先拐頭上彎。
美印對峙
- 美國對印度太陽能模組課徵 64% 關稅。
- 因進口俄油,印度關稅被調升至 50% 並於昨日正式生效。
- 2024 年印度在美國市場的市佔率並未持續擴大。
烏俄戰事
- 川普稱普京對澤連斯基的反感阻礙兩人會談
- 川普不確定雙方是否會面,表示各方希望他促成交易,但烏俄需先自行達成共識
- 川普警告若俄羅斯 2 週內不談判,可能面臨更嚴厲制裁或關稅
- 川普透露曾與普京通話討論戰爭與核武控制,期望去核化但須先結束戰爭
- 川普雖對談判前景保持樂觀,但也承認每次與普京談完後常有俄羅斯轟炸事件。
-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重申,北約東擴是根本原因,主張烏克蘭須接受中立、保障俄語族群,並質疑澤連斯基合法性。
- 川普介入後,俄羅斯首次釋出重大讓步為考慮與烏克蘭商談。
歐盟態度
- 歐洲對可能對俄過度讓步的擔憂明顯升高
- 法國馬克宏:若國際社會承認俄羅斯透過武力佔領烏克蘭領土 (頓巴斯、克里米亞),現有的國際秩序將不復存在
- 這將損害美國、歐洲等國際秩序捍衛者在面對其他國家挑戰時的信譽,並可能鼓勵中國改變現狀。
- 德國:擬提出新法案,對 18 歲男性實施健康與服役意願問卷,並預留條款於招募不足時直接恢復義務兵役
- 正加大募兵力度,目標將德軍擴編至 46 萬人 (增加 75%),但年輕人從軍意願偏低。
- 民調:過半 18 歲年輕人反對恢復徵兵,支持者約 40%。
- 德軍雖將新兵月薪調升約 1/3 至 2,300 歐元,並提供免費食宿與交通補助,但形象問題仍是主要阻力
美國市場
美股 (08/25 ET)
- 道瓊 -0.77% (45,282)、標普 -0.43% (6,439)、納指 -0.22% (21,449)、費半 +0.03% (5,756)
- 市場聚焦三大指數創新高但基本面跟不上,主要靠七巨頭帶動,引發估值泡沫疑慮
- 前瞻本益比:標普 500 約 23 倍,回到 2021 年量化寬鬆水準,接近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期。
- 若用平均等權指數計算:平均本益比約 17 倍,與前幾年相近,且遠低於 2021 年,顯示多數企業無明顯泡沫,主要為七巨頭漲幅過大。
- 輝達:財報特別受關注。
- 美股牛市平均時間是熊市約 5 倍,牛市 5 年間平均帶來 254% 報酬,而熊市一年約 -30%。
- 1928-2024 年,美股平均年化報酬率約 10%,其中 73% 的年份是上漲的。
- 歷史顯示即便偶有大跌,後續牛市漲幅多能抵消。
- 如 1931 年 -40%、2008 年金融海嘯、2022 年升息震盪。
- 臺股與美股的長期慣性有所不同,台股曾歷經好幾十年最後才創下歷史新高」,美股幾乎 1-2 年,基本上很容易看到歷史新高。
- 臺股這種耗時較長才創新高的現象,可能與其配息 (股利分配) 問題有關。
- 過去 10 年最大回撤幅度:SPY 34%、Google 44%、蘋果 39%、Meta 77%、Amazon 56%、Netflix 76%、Microsoft 37%
- 但過去 10 年長期總報酬:標普 500 +257%,多檔權值股漲幅突出、Google +487%、蘋果 +664%、Meta +727%、Amazon +773%、Netflix +914%、特斯拉 +1,637%、輝達 +36,739%。
- 雖然跌幅上限為 100%,但上漲潛力無上限
- 每次帶動市場創新高的權值股不盡相同:今年輝達市值最大,蘋果股價表現不特別好。
美台關稅
- 副閣揆鄭麗君女士表示,雙方持續進行視訊磋商。
- 立法院證實 8 月以來已與美方召開 3 次會議。
- 談判內容涵蓋美規車進口免關稅、非關稅貿易壁壘、232 條款。
- 美方希望進一步開放市場,特別是整車進口,但檢驗標準、制度對接仍在磋商範圍。
- 台方談判 3 大目標:爭取對等關稅下滑、避免稅率疊加、就 232 條款進行合理協商。
- 參考南韓經驗,南韓李在明親自至白宮,疊加關稅未取消,增加訂單也未鬆動對等關稅,因此台灣面臨較大壓力。
皓哥笑話
27:48 禱告
- 之前我是看一部洋劇,美劇,喜劇
- 喜劇不是洋劇,是美劇。
- 之前看裡面講說,美國一對夫妻,他好像帶小孩到高級餐廳吃飯吧。
- 他上完菜之後,那丈夫就跟孩子說:「哎,看起來好好吃哦,趕快吃吧!」
- 然後就狼吞虎嚥吃了起來。
- 那妻子一看開始生氣:「哎,你們……你們在家吃飯前不是都要先禱告嗎?怎麼這次不禱告?」
- 那兒子說:「媽,那是因為在家,這裡的廚師應該知道怎麼做菜。」
- 所以在投資市場當中,有時候我們遇到挑戰或者熊市的時候,就可能跟在家吃飯一樣。
- 廚藝有限嘛,食材也不一定到位。
- 這個時候你就靠祈禱嘛,該祈禱的時候就祈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