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9/2(二) 關稅副作用?台日韓製造業 PMI 全緊縮 台股還有戲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你要麼就等待指標來到一個更符合你的位階,要麼你也可以完全根據指標,我不管了,只要景氣不好我就是買入時機。」
- 「你照著指標做你會發現,如果一個指標連續 10 年都告訴你這是一個好的買點,你也可以選擇這樣做。但你也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指標來互相交錯,來做比對,這是我們節目的宗旨,也就是週期投資。」
- 「只有調節資金的重要性,並沒有全部出清的表現,因為你不一定買的回以前的低點。」
- 「突然來一個急轉彎,或者來一個政策、或者黑天鵝事件,那都不是個人能夠掌握的,這個時候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調整心態,你去哀怨市場怎麼這麼殘酷,不如接受現實,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夠管理的部分,所以有時候很多事情改變不了,那投資人更需要懂得改變心態,而用你的中心邏輯套用在現在的行情。」
- 「很多事情改變不了,我們就要改變心態嘛,你心態一轉,危機就變成轉機。」
三句話總結
- 8 月,日本、南韓、臺灣等亞洲出口導向經濟體的製造業 PMI 均落入緊縮區間 → 實體經濟面臨關稅戰 + 景氣趨緩衝擊。
- 儘管實體經濟數據疲軟,今年以來亞洲股市 (如:中國、南韓、香港、臺灣) 表現亮麗,股價創高、高位震盪,與 PMI 數據顯著脫鉤。
- 運用週期投資邏輯,思考經濟數據是否失準、股價已非理性繁榮,關注央行政策、美中談判、各國產業轉型帶來的機會。
投資建議
- 週期投資面對 PMI 向下 + 股價向上,有 2 種思維:
- 等待指標趨於一致:等待更多景氣指標出現顯著方向,如:PMI 落底,或股價回檔。
- 依指標行動:將不佳的 PMI 視為買點,此邏輯亦可將此波臺股 24,000 點視為低點。
- 應調整心態,專注於可控部分而非抱怨市場,關鍵在於將自身投資邏輯應用於當前行情。
- 景氣信號的變動常呈現「類底底高」,未必能買回先前低點,因此調節資金比全部出清更重要。
- 當前市場判斷:
- 若市場下跌 + 所有景氣指標高檔 → 情緒性回檔。
- 若市場不跌 + 所有景氣指標走弱 → 情緒高漲區,應避免追高。
- 台灣:關注 09/18 央行理監事會議,觀察 8 月經濟數據是否引發政策轉向。
全球市場
全球資產報酬 (今年以來)
- 全球股市:拉丁美洲 +29.5%、、恒生指數 +25%、深圳成指 +21%、上證 +15%、費半 +13%、納指 +11%、標普 500 +9.8%、歐亞 +23%、新興市場 +17%
- 大多數資產仍顯著正報酬。
- 黃金:+31.4%,準備挑戰歷史新高。
- 比特幣:+16%。
- 可轉債、納指、美國大型成長股:平均 10-12%。
- 長天期國債、短天期國債、Tips、高收益債、REITs:整體漲幅約 3-5%。
- TLT (20 年期國債):+1.7%,為表現最差的資產,但仍為正報酬。
- 均值回檔約每 3-4 年會出現一次:2022、2018、2015 年,當時多數資產均為負報酬。
亞洲 8 月製造業 PMI
- 日本:49.7 (> 7 月),但連續 2 個月低於榮枯線。
- 南韓:48.3 (> 7 月),連續 7 個月陷入緊縮。
- 臺灣:47.4 (> 7 月 46.2),但為東亞主流經濟體中表現最差勁。
- 中國
- 標普全球:50.5 (> 7 月 49.5),重返榮枯線之上。
- 官方 PMI:49.4,仍停留在緊縮區間。
- 美國關稅戰開啟後,亞洲市場 PMI 陸續進入緊縮。
亞洲股市 (今年以來)
- 受惠於匯率升值,亞洲股市在本輪上漲中顯著跑贏美國市場。
- 資金正從美國大型科技股轉向亞洲,中國股市近期受顯著資金帶動。
- 亞洲股市平均本益比:16.9 倍 (< 過去 5 年中位數 7.6 倍) → 估值受中國市場拖累不少。
- 韓國 KOSPI +32.8%、上證 +15%、滬深 300 +14%、深圳成指 +21%、恆生指數 +25%、恆生國企 +22%、日經 +7%、台灣加權指數 +5.2%
- 韓國 KOSPI 指數:去年基期特別低,漲幅顯著。
- 亞洲股市大漲,但亞洲 PMI 卻陸續進入緊縮。
- 台灣、日本、中國 PMI (若看中國官方 PMI):都在收縮。
- 同時,台股、陸股、日股卻創下史高,或 10 年新高。
- 這 3 大經濟體均面臨產業轉型壓力:中國產能過剩、日本企業外移、臺灣產業結構失衡導致經濟數據脫鉤。
- 對經濟數據的掌握必須進行多重比較。
全球央行政策
- 大多數新興市場央行選擇降息,主因:PMI 滑落 + 景氣趨緩。
- 降息央行包括:泰國、丹麥、歐洲央行、瑞士、韓國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、中國、挪威、秘魯、智利。
- 全球仍維持緊縮政策的央行有 3 個:
- 日本央行總裁織田和男 (通膨率 3.1%)。
- 巴西總裁加利波羅那 (通膨率 5.2%)。
- 臺灣央行總裁楊金龍 (通膨率低,但仍在緊縮)。
中國市場
經濟數據
- 製造業 PMI:中國實體經濟數據表現可能不如預期。
- 出廠價格:從 48.3 上升到 49.1;
- 購進價格:從 51.5 上升到 53.3。
- 反內卷政策持續影響價格,政府已介入阻止電動車、3C 產品的價格戰,以防消費緊縮,或通縮加速。
- 中國實體利潤率:年減 1.8%,持續下降,7 月單月月減 7.5%
- 中國的出口值在過去幾個月仍在上升,貿易順差沒有減少,但中國的利潤率卻越來越低
- 賣的貨物數量沒有減少,但是賣的價格正在狂跌
- 市場內卷化,而且是向外輸出通縮化
股市與資金流動
- 8 月,滬深 300 指數大漲,成為全球表現最亮眼的市場。
- 受資金追捧,人民幣匯率回升至 7.15 左右。
- 滬深兩市總成交金額爆量:日均量達 2.13 兆人民幣 >> 2021 年高點時的 1.3 兆。
- 實體經濟數據不佳的情況下,股市爆量可能源於國家隊注入流動性以活絡市場。
汽車產業面臨壓力
- 2025H1,6 家主要車企中有 5 家淨利下滑、虧損,即使是比亞迪淨利增幅也僅 14%,單季淨利 -30%。
- 比亞迪曾對其中小型零部件供應商施加壓力,要求退貨、延遲付款,導致這些供應商的資金周轉惡化。
- 中國政府在 6 月緊急修訂法規,要求整車製造商必須在 60 天內完成付款,以保護中小型企業的生存。
- 比亞迪應付帳款下降,自由現金流轉為 426 億人民幣赤字。
- 電動車利潤總額正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快速下行。
信貸緊縮問題
- 房地產市場仍在緊縮:房價平均跌幅 25-30%。
- 7 月份居民信貸數據:連續 3 年收縮,居民新增貸款為負值 → 還錢速度 > 借錢。
- 彭博信貸脈衝指數 (信貸/GDP 比值):從 2022 年後未再回升 → 中國處於去槓桿狀態,產能過剩問題影響美國製造業 ISM 的表現。
美中談判核心
解決產能過剩問題
- 美方認為貿易戰未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,其仍向全球低價傾銷。
- 美方要求中國進行經濟結構改革,消減過剩產能。
- 如:台灣啤酒業因中國傾銷,市佔率從 54% 降至 38%,促使臺灣對中國啤酒、特定鋼品等徵收反傾銷稅。
- 提升居民消費能力:美方要求中國增加槓桿,提升居民消費力,降低出口依賴,停止輸出通縮產品。
- 美方認為:相較於正在去槓桿的美國,中國儲蓄率高,有能力借錢。
智慧財產權保護
- USTR 協議要求中國深化智財權保護,加強商業機密保護、提高法律懲罰,並適度開放市場 (非社群媒體)。
- 美方指出: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挑戰 >> 中企進入美國市場。
- 如:日本無印良品因當地企業搶註商標而敗訴,部分產品被迫只能以 MUJI 品牌銷售;喬丹、New Balance 在中國的商標爭議。
- 中國內部亦有反內卷現象,企業為防範山寨而註冊大量相似商標。
- 如:海底撈註冊「河底撈」、「江底撈」等;阿里巴巴註冊「阿里媽媽」、「阿里爸爸」等;老乾媽註冊「老乾爹」、「老乾娘」等。
日本市場
經濟數據
- PMI 數據:8 月製造業 PMI 為 49.7,連續 2 個月低於 50。
- 政治動態:眾議院改選後,支持率止跌回升至 42%,較 7 月 +10%。
- 出口年增率:仍為個位數。
- 直接投資收支持續惡化,長期投資淨額為負 → FDI 大幅流出。
- 日本貿易收支與再投資收益維持正值,但國內產業外移抑制了投資·就業,形成「國內弱化,海外強化」的矛盾。
- 日本企業財報亮麗,但其表現主要來自海外擴張,而非本土經濟。
- 如:唐吉訶德海外門市從 2011 年 3 家增至 2024 年 112 家;宜得利、Lawson、永旺過去十年擴張約 20 倍;無印良品、Uniqlo 海外店數達 700-1000 家,其營收均計入日本財報。
- 日本通膨率達 3.1%,體感偏高。
- 雖名目加薪幅度達 5%,但「春鬥」平均漲幅僅約 3%,落後於通膨,導致實質薪資負成長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9/01 ET)
經濟數據
- PMI 數據:美國 8 月製造業 PMI 為 52,表現亮眼,製造業重心回流歐美。
- 美國製造業 ISM:中國持續輸出過剩產能,導致美國製造業 ISM 表現疲軟。
台灣市場
臺股
- 8 月製造業 PMI 僅 47.4,但股價仍高位震盪,且出口值不低。
- 最近受到市場承壓,但只打到月線左右,而美股許多指數已打回到季線。
- 台股目前存在三重角力:ETF 長期買盤、外資套利行為、國家隊盯場。
- ETF 長期買盤:提供市場穩定支撐。
- 外資套利行為
- 外資對台股偏空:過去 5 年有 4 年賣超。
- 近期外資顯著回補空單,偏向短期套利,而非長期看好。
- 國家隊盯場:國安基金因關稅戰未歇,尚未退場,兼具穩定匯率與市場的雙重目的。
- 資本流動劇烈,動輒百億美元的資金進出導致臺幣匯率大幅波動。
產業動態
- 關注 09/18 央行理監事會議:8 月經濟數據是否會導致轉向。
- 臺灣央行是全球少數在低通膨下,仍維持緊縮政策的央行。
- 8 月臺灣製造業 PMI (中經院):連續 3 個月緊縮,指數 -0.1 至 47.9,為 2024/04 以來最低。
- PMI、NMI 同步走疲:製造業信心衰退,非製造業 NMI 連續三年維持 50 以上後,跌至 50.7 的衰退邊緣。
- 製造業 PMI:
- 新增訂單降至 45.9、未完成訂單降至 41.4、原物料維持在 55.1。
- 未來 6 個月展望:降至 37.6 → 屬於重度衰退。
- 製造業普遍悲觀:此現象與出口值創高形成對比,主因是少數產業,如 AI 伺服器、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,拉貨潮造成出口值創高,但整體實質情緒指標非常悲觀。
- 無薪假人數創今年新高:據勞動部 09/01 公布,全台實施減班休息企業達 245 家,影響 4,863 人。
- 多數受美國關稅衝擊的產業,特別是國內傳產,受到顯著影響,無薪假狀況近期陸續浮現。
皓哥笑話
13:04 鞠躬
- 幾個哥們湊在一起聊天,發現有一個哥們身上滿是傷痕。
- 每一次聚餐,那個瘀青越來越多。
- 一問之下才知道,那夫妻兩人稍微有一點嫌棄,那丈夫呢,常常就被拳打腳踢。
- 他很擔心這兄弟嘛。
- 那這哥們呢,只是揮了揮手說:「沒事了、沒事了,現在好多了。」
- 那幾個男的說:「真的嗎?看起來傷勢不輕哎。」
- 那男的說:「以前對我很凶,不過後來我想了想,我就讓我太太去學空手道。」
- 大家問:「那,那現在呢?」
- 男的說:「哦!現在好多了,打我之前,還會給我鞠個躬。」
- 所以很多事情改變不了,我們就要改變心態嘛。
25:03 老乾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