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9/9(二) 突破 3600 美元!為何金價能 跑贏股債?融資歸來 散戶大軍壓境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三句話總結
- 全球市場靜待 CPI、PPI 數據,降息預期已反映流動性;輝達、博通帶動納指創新高,美股漲勢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,中小型股漲幅落後,估值分歧。
- 黃金今年 +36.7%,連續 3 年雙位數成長,跑贏股債市場,凸顯地緣政治、債務擴張擔憂。
- 台股創新高,融資餘額激增;央行雖放寬換屋期限,但維持總量管制,房市流動性仍受壓抑,築底期已至。
投資建議
- 培養穩定的投資邏輯,避免因市場情緒焦慮 (如:驚驚漲、小幅回檔),可透過定期定額/加大扣款力度來管理乖離。
- 留意市場流動性預期過度透支,即使資產普漲,仍需警惕未來高乖離壓力。
- 房地產處於築底期,流動性放寬時點是下一輪上漲的關鍵,預計明年地方選舉前將討論鬆綁。
全球市場
今年資產表現
- 今年多數資產呈現正報酬。
- 黃金:+36.7%,表現最亮麗,已連續 3 年雙位數成長 (2023 年 +12.7%、2024 年 +26.7%)。
- 倫敦金現貨價格:已飆升至 3,631 美元。
- 金價跑贏股票、債券市場 → 反映地緣政治風險、財政改革、債務擴張,非單純由降息預期驅動。
- 歐亞股市 +23.5%、比特幣 +19.2%、新興市場股票 +8.5%
- 美國成長股、大型股、新興市場債券、價值股、小型股 8-15%。
- 高收益債 +6.9%、美國中型股 +6%、長天期國債 (TLT) +4.4%、大宗資產 +3%。
- 所有債券市場 (短期、中天期、長天期國債、高收益債、新興市場債、投資等級債) 表現均跑贏大宗資產。
新興市場
- MSCI 新興市場指數:漲勢兇猛,美元貶值推動新興市場買盤,尤其受中國大型科技股帶動 (如:阿里巴巴、騰訊)。
- 亞洲貨幣:表現不錯,泰銖兌美元近一周大漲 1%,創 4 年新高。
- 新興市場股票連漲 8 個月,套利交易吸引資金流入當地債券。
印度市場
- 川普對印度語氣友善,提振市場信心,印度指數近期出現顯著資金行情,有落後補漲跡象。
- 美國 50% 的關稅仍重創印度出口,貿易協定短期內難以簽成。
中國股市
- 自 4 月以來「驚驚漲」,創 10 年新高。
- 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立即採取降溫措施,如:取消部分融券限制、限制過度投資交易,以避免重演 2015 年的暴漲暴跌。
- 散戶資金回歸引發監管機構對泡沫的擔憂,預計將推出更多管制措施。
-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強調需鞏固市場正向動能,並避免泡沫化。
- 8 月份 A 股新開帳戶年增 166%,融資交易創新高。
- 成交量:單日突破 3.1 兆人民幣,為歷史第二高,僅次於 2015 年瘋牛時期。
- 總成交額:從去年 9 月至今年 4 月暴升,8 月底突破 3 兆,9 月雖回落,但仍維持 2.5-3 兆人民幣的高位。
- 陸港股主要受內地散戶資金輪動推動,外資回補港股不如預期激烈。
歐洲債券市場
- 歐洲市場長債殖利率:持續走高 → 反映內部財務結構、債務膨脹、長期景氣預期。
- 英國公債持續推升,法國創 2009 年以來新高,日本 30 年期國債創 30 年新高,德國、加拿大亦如此。
- 法國
- 公債殖利率上升最快,因不信任案通過、總理請辭,導致政局動盪。
- 國會兩派對立使財政預算案難獲支持,預計國債規模將持續上升。
- 法國債務占 GDP 比重近 4 年不減反增,壓力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大,處境與希臘相似。
- 法國、德國公債利差創 20 年新高,5 年 CDS 保費明顯上漲,市場開始對賭法國國債違約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9/08 ET)
- 道瓊 +0.25% (45,514)、標普 +0.21% (6,495)、納指 +0.48% (21,798)、費半 +0.84% (5,809)
- 輝達、博通領漲,納斯達克指數再創新高。
- 四大指數高檔震盪,但已與中小型、非科技股脫鉤。
- 標普 500 成分股中位數股價距歷史高點仍有 11%,羅素 2000 指數差距 19%,小型股 7%,中型股 11%。
- 漲勢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,分散投資難跟上大盤,僅加權佈局能同步。
- 標普 500 前瞻本益比短期拉高,但排除少數科技股後,其餘 495 檔股票的本益比與過去十多年無顯著差異。
- 高盛圖表:標普 500 市場隱含的長期成長預期約 10% < 網路泡沫時期 16%、疫情復甦期 13%。
- 實業股、成長股價格開始脫節:沃爾瑪、Costco 股價在年線掙扎,距歷史高點仍有距離。
- 沃爾瑪前瞻本益比 34 倍、Costco 前瞻本益比 47 倍,與輝達 (30-40 倍) 相當
- 實業股估值偏高,市場對其與科技股的成長性存在估值錯配。
- 整體市場表現與總經數據部分脫鉤。
降息預期
- 市場已完全反映降息一碼的預期,甚至預期可能降息兩碼。
- 儘管預期降息,但資產普漲引發市場對流動性過度透支的質疑。
- 市場靜待 CPI、PPI 數據,降息預期已完全反映在流動性上。
- 上週五疲軟的非農就業數據,加上本週的 CPI、PPI,可能為聯準會 FOMC 帶來變數。
-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將對聯準會理事米蘭的提名進行投票,若通過,這位鴿派理事將參與 09/16-09/17 的 FOMC 會議,可能增加降息訊號。
就業市場
- 勞工統計局 (BLS) 將公布非農就業數據基準修正,修正幅度可能達到 80-100 萬人 → 意味去年勞動力市場已轉弱,只是表面數據粉飾。
- 過去 10 年美國就業數據基準修正幅度逐漸擴大。
- 「美國製造」的矛盾引發擔憂:LG、現代車廠逮捕韓國非法移民事件 → 凸顯 H1B 簽證配額不足的技術困境,可能影響外企提供就業機會的真實性,尤其衝擊本土藍領就業。
台灣市場
台股
- 昨日創下 24,547 點的歷史新高,寫下四項紀錄。
- 尾盤出現明顯獲利了結賣壓,但中小型股表現活躍。
- 外資:本週持續買超,昨日買超 146 億元,幅度尚屬溫和。
- 成交量:暴增,主力內部有適度調節跡象。
- 散戶融資餘額:以驚人速度上升,連 7 週增加 407 億 (+18.2%),達 2,644 億元。
- 融資餘額上漲:4 月被洗出場的散戶陸續歸來,並有逢高調節現象。
房地產市場
- 央行、行政院的角力持續:行政院要求公股行庫增加放款,但央行堅持總量管制,導致房市流動性受限。
- 央行立場:
- 表明短期不放寬總量管制,將評估至年底,預計明年初再討論。
- 政策核心為「以時間換取空間」,除非銀行財報惡化或房貸集中度下降,否則難以放鬆。
- 央行具體措施:
- 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從一年延長至 18 個月,可回溯至去年 09/20 的貸款案件。
- 首次將「有房無貸者」納管,全面取消房貸寬限期,第二戶房貸成數下修至 5 成。
- 若換屋族符合條件,銀行可自主決定是否給予寬限期,將風險評估責任轉嫁銀行。
- 成交量:
- 已連 4 季高速收縮,買賣雙方及房仲皆感壓力。
- 換屋族即使有較長的售屋期限,但在成交量萎縮的環境下,出售舊屋依然困難。
- 房屋價格:
- 價格僵固:賣方資金充裕,買方貸款受限,因此不願降價,除非面臨重大資金壓力。
- 預售屋市場:Q2 交易量萎縮,但半數縣市房價仍在低總價產品帶動下上漲,嘉義市、桃園市、基隆市 > +10%
- 中古屋市場:由「新青安」政策提供部分買盤支撐。
- 買賣雙方心態:
- 賣方:惜售心態濃厚,不願輕易出售。
- 買方:目前觀望,但未來若預期降息/管制放寬,可能轉為追漲。
- 房地產週期顯示:交易量萎縮時買方觀望,待房價上漲才追價。
- 未來展望:
- 市場週期:房市本輪築底期已展開。
- 關鍵催化劑:下一輪漲勢取決於第七波信用管制的解封時機,特別是放寬「總量管制」、「第二戶房貸成數」。
- 可能時機:市場預期明年地方選舉前,政府可能討論鬆綁措施。
皓哥笑話
17:30 蝸牛
- 一個年輕人上山就問一個大師:「我為什麼一直找不到喜歡的女孩呢?」
- 那大師不語,指了指樹上的一隻蝸牛。
- 年輕人恍然大悟:「大師的意思是,我要像蝸牛一樣鍥而不捨的精神嗎?」
- 大師說:「你得先有套房子。」
- 對嘛,這就是社會觀念嘛。
23:30 愛情的果實
- 你還是要有一個中心的投資思想。
- 就那種焦慮的心情哦,就有跟那種大學有些小男生嘛,男朋友不是常常動不動就在那邊緊張?因為女朋友晚來一周嘛。
- 那很緊張欸。
- 「你來了嗎?」、「今天沒來嗎?」
- 每天都問:「今天有來嗎?」
- 每天照三餐問女朋友,問了兩、三週,兩、三週都睡不好,搞得好像人生毀了。
- 如果你有做好防護措施,你擔心什麼?
- 就算不來了,那也是愛情的果實。
- 你就是不夠愛她,才在那邊擔心。
- 渣男!對不起、對不起,我太激動了、太激動了。
24:28 不愛的藉口
- 只有培養自己的中心投資邏輯,你才能夠避免天天追問,卻無法安心的循環。
- 被愛的理由五花八門,不愛的藉口千篇一律。
- 遇到這種男的好自為之。
節目金句
- 「你只有培養中心思想,建立穩定投資邏輯,才能避免天天追問、無法安心的循環」。
- 「漲了難過,跌了也難過,又如何堅持投資?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