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580 | 🦙
節目金句
- 「我們不要去揠苗助長嘛,我們不要去強逼自己小孩成為他不是的人嘛,講都很簡單,可是真的要去實踐的時候,我覺得很多家長會卡住。」
- 「其實我對自己的兒子的要求沒有到很高,我們就只是希望說他快樂,然後人品要好,然後不要,呃,覺得說像像對他的弟弟很煩躁,就是這個這個是不能做的,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是要有一些同理心。」
- 「其實沒有辦法是已經準備好當爸爸才成為爸爸,或者說就算你以為你已經準備好要成為爸爸,但是其實是超乎你的想像,跟你規劃的東西是不太一樣,所以其實我們都還在學習中。」
- 「我沒有因為說可能別的小朋友有哪些特長,或是說哪一點特別厲害,會覺得說我兒子為什麼辦不到,他也樣這樣。我是很看開,我就覺得說沒關係,那個你不會就算了,反正呢,這個你老爸以前也不是說什麼媽超會念書的啊,沒差啦,我們還是有辦法找到自己的一條路啦。那你只要快樂高興,那可能還是持續地在做對的事情,那就非常好了。」
- 「一般來說其實有回檔的出現,就可以先稍微的買一點,就如果說你是部位沒有加滿的,你要把握每一個回檔的機會。」
- 「市場可以瘋狂的時間,是比你可以維持理智的時間來得久。」
- 「不要去幫每個下跌亂掰一個理由。那『泡沫化』這個詞儘量不要亂用。因為很多時候就因為這樣子,你會錯過很多機會。」
- 「有時候是這樣,就是你投資的公司不一定是不好啊,就是現階段市場不喜歡它,它可能時間到了、氣氛對了,它就上去了。」
- 「你相信某件事情會發生,即便他是安慰劑、他是假的、他沒有用、他是食鹽水,但幫你喝了你就好了。」
Mind Map
提及個股
三句話總結
- 癌大等待美股更大回檔再加槓桿,短線資金暫停留 0050,操作雖轉趨保守,淨值仍上升。
- 全球關稅戰對上市櫃公司影響有限,但對中小企業是地獄時期,也是轉型契機,市場回檔是汰弱留強,AI 敘事當道,只要成長故事夠明確,估值高也照漲。
- 投資應避免教條式預測,專注基本面與風控 (移動停利),耐心等待,優質資產終回歸價值。
投資建議
- 把握回檔加碼機會:部位未滿的投資者應把握每個回檔機會。
- 強化風控與移動停利:若計畫加槓桿,應擴大風控,持續拉高移動停利 (trailing stop) 以鎖定獲利並防守。
- 回檔是汰弱留強時機:跌幅小或能迅速收復失土者,常是下一波主流。
- 重視企業敘事與質化分析:當前 AI 時代,企業在財報會議中能否有效解釋其成長性及對 AI 的未來預期,講好故事,即便數字不突出,或估值已高,也可能持續上漲。
- 避免教條式判斷:不應過度相信「三牛一熊」、「五窮六絕」、「泡沫化」等教條式說法,這類判斷恐導致錯失良機。
- 耐心持有與長期規劃:即使短期內市場不青睞某些公司,若對其基本面有清晰理解,耐心等待常能見到價值回歸。
- 指數投資:指數投資是獲取市場報酬、累積財富的簡單有效方式,癌大認為這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金融素養。
市場話題
美股回檔與操作策略
- 美股、台指夜盤出現回檔,癌大心情「舒服」,因為長期看漲的趨勢中,回檔提供加碼良機。
- 癌大目前部位已滿,上槓桿對風控要求更高,目標是等待更深回檔,甚至跌破前期小平台,再上槓桿。
- 癌大承認過去一波未能抓到許多飆股,因未能上槓,對激進、短線題材股操作意願不高。
- 短線賣出後大多轉進 0050,等待回檔,雖錯過題材性小股票,但整體淨值隨大盤持續上升。
美股
- 高估值軟體股:Cloudflare、Palantir、Confluent、CrowdStrike 等估值昂貴,因敘事契合 AI 成長仍強勢。
- Confluent:因掉客戶,股價大跌 20%-30%。
- 癌大已習慣美股此類大幅波動,不感恐懼
- 軟體配置整體仍可接受,公司成長率在同儕中不算差。
- 本業服務,如 Apache Flink,仍有正面訊號,掉客戶事件可能需消化並調整模型。
- Cloudflare:
- 財報亮眼,其敘事符合市場對 AI 時代成長率的偏好,癌大雖喜歡,但估值「貴到不可思議」。
- Cloudflare 4 大重點:網路安全、企業安全、Workers AI、網路新規則。
- 網路新規則:用防火牆阻擋爬蟲並推付費爬取生態,創作者、廣告商、用戶多贏。
- Amazon:雲端成長率低於同業,股價受挫,但伺服器採購顯示狀況良好,可能僅是暫時休息。
- Meta:
- 股價強勢,因 AI 導入提升演算法,增加使用者停留時間與廣告轉化效果,市場對其股價反應強勢。
- 祖克柏投入 VR/AR 過去被嘲笑,如今卻意外成為 AI 時代的重要載體,市場認為 AR 眼鏡可能是繼手機後人手必備的終端裝置。
AI 敘事的重要性
- AI 時代市場高度講究成長率:企業若能清楚說明 AI 遠景及其成長性,即便成本上升,市場也樂意買單,認為這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支出。
- Google:第 6、7 代伺服器已全部租光,顯示 AI 需求強勁,預期其資本支出有望持續拉高。
- 市場普遍低估 AI 發展速度,最看多者反而是正確的。
- 終端需求、雲服務提供商伺服器銷售狀況非常好。
- 產品若能切入 AI 應用,即便需大額投入 (如 Meta 擴大招聘),市場仍視為提升競爭力。
- 財報會議若呈現正向敘事 (如 Cloudflare 清楚說明客戶與計畫),能顯著帶動股價,估值高也能持續推升。
- 目前終端需求與伺服器銷售強勁,供過於求顧慮尚未浮現。
操作反思
- 2021 年「軟體之亂」期間,Teladoc 成為虧損部位之一,Square 亦在谷底附近出清,雖最終仍有獲利,卻回吐大量利潤,因此領悟需持續上調移動停利 (trailing stop)。
- Palantir:估值已高到難以理解,但或許預示未來業績強勁。
- 需進行更扎實防守,設定好移動停利點。
- 市場回檔是汰弱留強契機,反彈後仍無法收復失土的股票,在下一波多頭中通常表現較差。
- 目前持續配置大型權值股,小型軟體股成長性不錯,須留意訊號強弱。
- 現階段進入質化分析,純量化數字難以完全解釋股價,符合市場敘事尤為關鍵。
台灣關稅議題
市場反應與預期
- 美國對台關稅:20%,原預期 15%,台股開低走高,顯示市場認為狀況尚可。
- 原預期關稅為 15%,因日韓皆為此稅率,且台灣對美「輸誠」程度高。
- 新台幣匯率回到 30 元附近,部分企業暫得喘息。
- 20% 關稅仍偏高,若能壓在 4-5% 更佳,但最終決定權在川普,各國供應鏈多選擇配合美國,避免與最大買方對抗,以免損失更大。
對企業的影響
- 上市櫃公司具備資金與人力,在墨西哥、美國設廠可分散關稅風險,損害不致致命。
- 美國設廠成本高 (如台積電較本地成本高 20%,墨西哥廠仍虧損),但為避更高關稅只能配合,如「被麻匪劫持」,照規則走仍能賺錢,不配合恐導致更慘結果,如中國。
- 中小企業陷入「地獄期」,傳統加工、塑膠業者首當其衝,美國本土中小企同樣受壓。
- 關稅調整屬「時代變局」,將淘汰弱勢企業並擴大貧富差距,若能成功轉型,雖然轉型成功率不高,但成功者將能賺取更多利潤。
- 美國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其財務問題,透過吸引投資並收取收益來處理債務
未來展望
- 台灣政府在協助受影響中小企業時,需避免踩到美國「反補貼」紅線。
- 變革速度如同 AI 初現時對量化交易員的衝擊,企業需快速應對。
- 困境中仍有轉機:儘管當前是困難時期,但仍應尋找充滿希望的機會,如同 2018 年貿易戰後迎來轉單契機,已佈局海外廠商可能成為下一波領頭羊。
- 期盼關稅最終與日、韓持平,若匯率穩定,總體影響可再降低。
QA
穩定幣
- 美國 Genius Act 穩定幣法案通過後關注度大增。
- 市場多數討論仍在炒作特定標的,而非推動真正的基礎建設與觀念普及。
- 長期看好穩定幣、FinTech 應用,視其為未來金融基礎建設,預期亞洲國家 (含台灣) 終將跟隨美國步伐。
「三牛一熊」週期
- 癌大不相信教條式說法,如三牛一熊、五窮六絕、Sell in May,認為缺乏數據或邏輯佐證,不會依此操作,操作應回歸自身研究與市場實證。
散戶下車比較好拉股票?
- 甩散戶下車:是經驗法則,多見於題材動能股、小鬼股,籌碼較單純,主力容易觀察到「意志不堅」的散戶 (蹭車仔) 行為,更像「甩掉意志不堅的人」。
- 主力會利用跌破支撐來「洗籌」,讓蹭車仔不計代價殺出,散戶可能形成連鎖反應,人踩人形成賣壓,導致盤跌。
- 透過跌破支撐、瘋狂殺出,「洗籌」後籌碼乾淨,量能變少,股價易連續快速拉升。
- 並非所有散戶都會被洗掉,例如癌大稱自己是「扒車扒超好」的散戶。
- 常見走勢模式:均線糾結後拉紅棒,接著跌破大均線後快速上漲。
- 如:長榮航太,走勢類似,先摔破盤整區,跌夠深後乾淨上漲。
泡沫化
- 「泡沫化」一詞常被新手濫用,市場瘋狂的時間可能比人維持理智的時間更長。
- 泡沫須在「爆掉後」才能確認,時間難預測。
- 建議參考 Shiller P/E 或 S&P 500 Forward P/E 等指標,現階段與.com 泡沫時期仍有差距。
- 過程中的修正不應稱為泡沫,隨意使用「泡沫化」可能導致錯過許多機會,因股價在 P/E 修正後一路往上拉,漲幅可能超乎想像。
- 許多長期投資者當年也無法預見今日:誇張的 P/E 可能 1~2 年後,因獲利上升而合理化。
指數投資
- 指數投資為簡單、基本就能獲得市場報酬的方式,適合一般人累積資產,長期效果「暴力」,遠勝定存,只須承擔市場風險。
- 具備基本金融素養、做好資產配置並選對產品,是每人必備能力。
- 投資者以資金支持辛勤耕耘的企業 (如竹科工程師),形成多贏。
4 月份下跌至今未回原價位股票是否認賠?
- 市場每次修正都會篩選股票,無法站回起跌點者,極高機率後續表現疲弱。
- 明泰:癌大不熟悉,暫不評論。
- 精材:癌大認為其作為「台積電狗兒子」仍有機會,類似采鈺,若台積電給單,股價就會上漲。
- 有些公司不一定不好,只是市場現階段不喜歡,需要耐心等待時間與氣氛。
- 最近觀察到 Impinj 股價大幅飆升,前次分享 Impinj 後,股價一度暴跌逾 50%
- 看好 Impinj,源於對 Uniqlo 自動結帳系統的觀察及對公司上下游運作的了解,認為其體質健全。
- 無法掌握每個週期,時機成熟時股價自然上漲,若對投資標的足夠了解,當股價不如預期時,應以耐心應對,而非盲目汰弱留強。
- 每輪多頭都會出現「拖油瓶」,不可能總是買到飆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