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ssets Under Management
定義
- AUM:資產管理規模,指資產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價值。
核心特性
- 計價基準:通常以公允價值衡量,依資產類別按日、按週或按月評價
- 變動來源:市場價格波動、投資人申購/贖回、股息/利息再投資、匯率折算
- 幣別呈現:常以本位幣或美元報導,跨期/跨機構比較需統一幣別與期點
常見口徑與相近名詞
- 報導口徑:Gross AUM、Net AUM、Regulatory AUM (RAUM)、Fee-Paying AUM (FPAUM)
- 相關名詞:Assets Under Administration (AUA)、Funds Under Management (FUM)、Gross Asset Value (GAV)、Net Asset Value (NAV)
- 對照重點:AUM 著重「受託管理的資產市值」、AUA 是「行政託管範圍」、NAV 是「基金淨資產值」、GAV 為「未扣負債的資產總值」
各業態口徑差異
- Mutual fund/ETF:AUM≈基金總 NAV,管理費多依 AUM 計提
- Hedge fund:AUM 通常等於投資人淨資產,另有高水位報酬費
- PE/VC:AUM 可能含已投資公允價值與未動用承諾資金,另區分 FPAUM
- SMA/委託帳戶:AUM 等於客戶帳戶可投資資產的市值合計
包含與不包含
- 典型包含:現金與等同現金、有價證券公允價值、未實現損益、再投資收益
- 視規範而定:未動用承諾資金是否計入、槓桿放大之總曝險是否納入
- 通常不含:純顧問諮詢且未提供持續投資決策之資產、寄售或不具處分權之資產
計算示例
-
- 案例說明:基金持有證券市值 950、負債 50,則 AUM=950−50=900\text{AUM}=950-50=900 單位百萬
為何重要
- 費用基礎:管理費多按 AUM 比例計提,影響公司營收與基金費用
- 容量與風控:AUM 越大代表可承載的單筆交易與策略容量可能更高
- 市場訊號:ETF/基金 AUM 可作為產品吸引力與規模經濟的間接指標
- 商業發展:機構以 AUM 衡量版圖擴張、客戶滲透與品牌影響力
侷限與誤讀風險
- 績效無法由 AUM 推論:規模大不代表報酬高或風險低
- 口徑不一致:含不含未動用承諾、是否用 GAV 或 NAV,跨機構不可直接比
- 槓桿與曝險落差:總曝險可能遠大於 AUM,僅看 AUM 易低估風險
- 市場被動膨脹:牛市讓 AUM 上升不等於有實質淨流入
- ETF 流動性誤判:AUM 高不必然代表二級市場成交活躍與低價差
實務檢查清單
- 公告口徑:確認使用 Net/Gross/RAUM/FPAUM 與是否含未動用承諾
- 計價頻率:了解日更、週更或月更,避免時間落差誤判
- 幣別與匯率:比較前統一幣別,關注期末匯率對 AUM 的影響
- 拆解來源:區分市場效應與資金流入流出對 AUM 變化的貢獻
- 風險對照:同看曝險、槓桿、流動性與持倉集中度,避免只看規模
進階觀點與指標
- Fee density:單位 AUM 管理費率,用來比較營收品質與客群結構
- Stickiness:資金黏著度與持有期間分布,評估 AUM 穩定性
- Strategy capacity:策略容量與邊際流動性成本,衡量 AUM 對績效拖累
- Flow-adjusted growth:以淨流入為主的成長衡量,排除市場漲跌噪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