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rant
定義
- 是一種交易權利的商品,買賣「未來」價格的衍生性商品,投資人在約定價格、約定時間擁有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
- 利用槓桿原理,讓投資人只花少少的錢,就可以參與股票或指數的漲跌。
- 權證=股票型選擇權:投資人利用槓桿以小搏大
- 最大損失=權利金:風險可控,但高波動需審慎評估
- 適用情境:
- 低成本布局看漲或看跌方向性交易
- 鎖定成本或收益以進行避險
權證避險實例:包商規避鋼筋漲價
- 情境:包商半年後需大量鋼筋,現價 2 萬/噸
- 立即購買:囤貨半年易生鏽折舊
- 價格風險:擔心半年後鋼筋 > 2 萬,導致工程利潤降低
- 解法:購買半年後履約的「買權」
- 權利金 1000 元:鎖定 2 萬/噸買進價格
- 價格 > 2 萬:履約後可用低於市價成本取得鋼筋
- 價格 < 2 萬:放棄權利,損失固定為 1000 元,改用更低市價採購
選擇權、權證差異?
- 權證就是以「股票」當作交易商品的「選擇權」商品。
- 選擇權分類:買權 (Call)、賣權 (Put)
- 買權:鎖定未來買入價格,適合避開漲價風險
- 賣權:鎖定未來賣出價格,適合避開跌價風險
- 避險本質:支付權利金換取未來交易價格的確定性
項目 |
選擇權 |
權證 |
交易標的 |
期貨、股票 |
股票 |
發行機構 |
期貨交易所 |
券商 |
交易方式 |
買賣雙方協商 |
券商發行後集中市場交易 |
契約規格 |
由交易所統一規定 |
由券商自行設計 |
發行數量 |
無限制 |
有限制 (發行張數固定) |
履約義務 |
買賣雙方互負 |
券商負責履約 |
信用交易 |
可 |
不可 |
舉例
- 假設 A 股現價 10 萬,券商發行認購權證:
- 半年後股價 12 萬:
- 權利人以 11 萬買入,再以 12 萬賣出,實際獲利 8000 元
- 半年後股價 ≤ 11 萬: